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

聖嚴法師-大法鼓


老死病死與念頭生滅

十二因緣的未來生,有生和老死,事實上師父說:生、老、病、死,它們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,而且是四者是並行的,也就是與生俱來的,有生就有老和病死,師父也提到生、老死跟生、滅是一樣的,這是什麼意思呢?

念頭 -> 行為 -> 業的力量 (識)


念頭生滅(不起無明得智慧)

生、老、病、死跟生滅之間的關係,師父說肉體上的生老病死,可能並不如心理上、心念上的生滅來得重要,如果能了解生滅的道理,也許我們就可以參透生死,或者說就可以不起無明、不起煩惱,而得到智慧。


了解十二因緣解脫因果滅無明

師父談完了整個的生老死,把三世十二因緣的因果關係,完全解說清楚,如果我們能夠學會中斷念頭,也許就可以解脫生死,我們可以在這一世裡來看到十二因緣

前生:無明、行、識

這一生:名色、六入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

未來一生:生、老死

如何中斷生死的苦:

滅苦法分成兩類:

解脫生、老、死 -> 小乘 (超越生死)

解脫生、老、病、死的苦受 ->大乘

心的念頭有了問題就有苦

心的問題產生在無明

無明就是沒有智慧

無明就是八識就是識裡面一種動的力量,原動力就是累生累世結下來的業的行為留下來的力量

沒有智慧不知道念頭念念是起滅的,沒有辨法觀察到念頭念念起滅

念念之間並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永的我存在,無明就可以滅。


如何滅無明斷煩惱(怎麼觀)


無明無從觀起,

無明是煩腦的根源

只能看到念頭

觀是觀煩腦

念頭是切不斷

煩腦可以切斷

粗念頭可以終止

細念頭不可以終止

念頭一轉,智慧開了,就是開悟,煩腦就會終止

修行方法裡,主要把念頭轉變

念頭轉變-> 觀念轉變 -> 人生觀改變

滅無明-轉變念頭


師父說:無明就是我們煩惱的起源,我們要得到智慧、得到解脫,就要滅無明,怎麼滅無明呢?師父談到我們可以轉變念頭,當我們轉變念頭的時候,我們的煩惱就會少一些,無明就會少一些,那麼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方法呢?

滅無明-觀識


師父開示我們,如何藉著減少煩惱來減少我們的無明,其中一個方法,就是要轉變我們的觀念,第二個方法就是要觀察我們心的動向, 也就是行。師父說,如果我們的起心動念少了,煩惱就會少了。可是起心動念少,好像非常的難,如果做不到怎麼辦呢?


觀識:識是一種分別作用。心細察覺的到

觀識的目的在於減少分別心。


觀識除煩惱日常生活如何觀

識:

淺:意識作用,心裡不平衡,心有問題,知道心在煩腦,就是觀識。

深:觀不到,這一生到下一生去,造業是會延續,業識


滅無明-從觀行到觀識




打坐 觀X

觀本身就是念頭,但不能有其它的雜念。


觀十二因緣-觀六入、觀觸